被叫停另起炉灶 综艺外来户现状调查
《爸爸去哪》海报
如今,“模式引进”“版权引进”“联合制作”等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放眼电视荧屏,周五和周末晚上的综艺黄金档,《全员加速中》《奔跑吧,兄弟》《我们相爱吧》《花样姐姐》……十之八九的节目都是综艺外来户。即便没有明文标注、对外公开“该节目从xxx引进”,但目前在播的一些节目还能从国外找到“亲戚”,比如《非凡搭档》和美综十分相像,《极限挑战》曾被质疑过“借鉴” 了韩国的《无限挑战》,而《无限挑战》的国内版权又授予了《了不起的挑战》……关系有点儿乱,但一眼能望穿的是——虽然综艺真人秀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强调“原创性”,可是满屏依然被外来和尚承包了!
从2010年夏季的《中国达人秀》到2012年夏季的《中国好声音》再到2013年10月《爸爸去哪儿》的开播,三档引进综艺节目的爆红,让海外模式炙手可热,各种海外真人秀节目版权被大量搬到国内如今,经过又三年的市场考验,这些引进综艺模式的现状又各不相同,或已经做到节目模式相当成熟在国内自成一派,或者另起炉灶独当一面,而更多的则无声无息被湮没在瞬息万变的综艺市场之中。
《中国好声音》另起炉灶
part1现状:纯粹照搬日减少 联合研发正当时
海外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若按照海外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点来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可以各算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
2012年,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爆红,“好声音”总决赛“收视率5.234%”“12条广告位拍出1080万”“最高广告价位15秒116万”“每15秒广告费由36万元提高到102万元”……这些名利双收的成绩让当时还停留在常规综艺的各卫视看到了海外季播综艺模式的燎原之势,从《中国好声音》起,各种海外模式开始被陆续引进国内。
2013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引爆国内收视狂潮,自此国内综艺界就几乎被韩综“汉化”版本一统天下,荧屏的大部分真人秀都种下了“韩国血统”。
不过,以上两个年度的海外模式还只是停留在“版权引进”和“模式引进”的初级阶段,从2014年开始,节目模式不再是纯粹引进,本土化改造、联合制造等成为卫视和制作公司的热门选择。
2014年,《奔跑吧兄弟》开播,这档在韩国已经是王牌综艺的节目,并非只是单纯的被浙江卫视模式引进,它的制作方式是中韩联合制作,据负责《奔跑吧兄弟》宣传和统筹工作的梦小姐介绍,只有在第一季的前五集中,韩方团队才主导了节目制作,以后乃至在播的《跑男》中,韩方都是给予指导性建议。
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在海外模式引进上,国内已经开始渐渐摸索自己的路子,已经不再停留在照搬模式上,从模式引进开始过渡到人才引进。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介绍:“目前国内的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基本都会考虑选用用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团队,比如《真心英雄》《一路上有你》《挑战者联盟》《了不起的挑战》等等。《极限挑战》虽然没有引进版权,但也用了韩国编剧,在第一季时有6个韩国编剧,第二季时有3个。”
“总的来说,这两年,海外模式引进的数量较前两年稍微有所减少”,彭侃表示更多的节目开始走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制作:“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引自于海外模式的节目有所减少,2013年有56档,2014年有62档,去年是50多档。太多的模式被引进加上广电总局的新政策,很多节目从引进模式转向了联合研发、联合制作。”
《奔跑吧兄弟》大热,令观众印象深刻。
part2案例:自成一派or另起炉灶 or命运多舛
《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我们相爱吧》《最强大脑》,这两年能够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综艺真人秀基本都是外来户。经过三年的市场和观众考验,这些综艺舶来品的现状也各不相同,海外模式引进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浮出睡眠:有些自成一派,有的另起炉灶,有的因总局政策而止步。
最成功案例《奔跑吧兄弟》:自成一派玩得嗨
2014年1月,中国版刚开播时,国内观众还有过质疑,甚至拿来韩国原版节目与中国版比较,指出中国版的种种不足。
的确,与原版节目比《奔跑吧兄弟》在艺人团队上火候欠缺。原版《奔跑吧兄弟》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档王牌节目,由刘在石等艺能性极高的艺人担任主持人,在国内,很难找到刘在石这样的艺人。浙江卫视重金引进版权后并未照搬,而是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韩国方面提供人员分配、拍摄流程、效果制作等详细介绍、全程协助拍摄,在保持“团队服装”、“名牌”、“铃铛道具”、“摄影跟拍”等原版元素外,还增加了本土化的创新以及周边文化产品的开发,最终使得《跑男》取得收视率、影响力与广告收益的多赢,现在,很少有观众再拿《奔跑吧兄弟》与原版节目去比较,因为在国内,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这档真人秀已经自成一派。
“当时做《跑男》时,我们没有跟风只是单纯地引进模式,而是采用了中韩联合制作。只有第一季的前五期节目是由韩方团队主导制作,中方工种一对一跟进。第一季以后,韩方更多给予的是意见指导。《跑男》保留了原有模式的经典环节,但不意味着照搬照抄。观众会发现,每一期撕名牌的细节都不一样 ,很多受欢迎的游戏是我们自己原创的,从导演、编辑、后期,甚至是深化到道具执行、游戏测试、镜头语言、音效配合,都能看到团队的原创力”,负责《奔跑吧兄弟》宣传和统筹工作的梦小姐总结:“原创力和本土化改造是《跑男》在国内收视和口碑双赢的关键因素”。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奔跑吧兄弟》一直与韩方保持良好友善的合作关系,用梦小姐的话形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好声音》与版权方分家
最励志案例之《中国好声音》:与版权方分家 另起炉灶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很多音乐真人秀雨后春笋版大量出现,而它与版权方之间的分分合合,也给国内模式引进敲了警钟。在海外模式被大量引进之后,国内综艺真人秀模式引进“后遗症”开始发作,单纯的引进模式无法解决节目本土化的问题。不少国外版权方,也借着引进热潮开始坐地起价,而各卫视也会为了争夺好的模式,相互竞价。
前阵子,《中国好声音》荷兰原版的版权方Talpa公司对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公司灿星公司提起诉讼,其中涉及天价模式费以及“分家”矛盾。
今年年初,灿星制作与荷兰Talpa版权续约终止的消息震惊了业内人士。随后,Talpa公开称,唐德影视以6000万美金(约4亿人民币)独家获得节目模式5年4季的授权。由此可见,今年的“好声音”版权显然与灿星无关。目前,灿星制作已决定继续录制《中国好声音》,并更名为“2016《中国好声音》”并宣布将在7月份如期开播。
彭侃先生分析了出现与版权方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合同上的疏忽和商业化体制、法律层面的不够完善:“比较专业的模式公司,在买第一季的时候都会在合同上标注以后每年版权费用的涨幅问题以规避以后出现的风险。比如签订合同时,可以规定每年的版权费用涨幅不能超过15%。再者,商业化体制和法律层面也需要完善,因为缺乏参考经验,律师在看合同时很多条款会一眼扫过,最后导致了一些风险。”
不过,像《中国好声音》这种与版权方“闹分家”的例子在国内很少见,毕竟能像《好声音》名声之大的引进节目也是极少。
最无奈案例《爸爸去哪儿》:一纸令下只能停播
2013年第三季度开播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创作了零差评的现象级记录,也开创了综艺节目从棚内到户外的热潮。毫无疑问,这档节目已经成了湖南卫视招商吸金的王牌。但这档节目的生死也是众多海外模式引进节目中最意外最无奈的一个。
今年四月份,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这个政策意味着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等相同类型节目将不再制作播出。但由于还未上档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已经完成高达15亿元人民币的招商总额,“限娃令”一出,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对已经签下高达15亿元招商总额的《爸爸去哪儿4》来说,如何给广告主一个交代,成为摆在眼前最急迫的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典型案例外,更多的引进综艺的命运是不温不火。“既有的王牌综艺已经声名具备,观众基础牢固,在广告招商少则数亿,嘉宾阵容都是一线大咖,新节目想跟他们抗衡,不是鸡蛋硬碰石头吗?”一位二线卫视的节目统筹说道。荧屏中,《两天一夜》《花样姐姐》《花样爷爷》《妈妈咪呀》等等依然在继续,并且努力地尝试本土化改造,在激烈的综艺荧屏,实现突围。
part3趋势:总局指向要遵循 “自主原创”是最高理想
无论是境外引进节目,还是国内原创节目,甚至是颇具“山寨”性质的真人秀,都在强调“原创”的重要性。
而从长远来看,原创是必然趋势。从模式引进到消化宝典和本土化改造再到联合研发,以至自主原创,这是综艺制作历史并不长的任何一个国家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总局的政策也预示着“原创力”在未来的重要性,政策对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数量的把控以及对原创节目的鼓励,都在督促国内的制作公司和各卫视朝着“原创”的方向发展。
也有极少数名不见经转的节目经过本土化改造靠国人带动起来了,“《最强大脑》的原版是德国某电视台的一档特别节目,结果在国内火起来了,并且已经播出了三季”,彭侃说道:“原创节目《中国好歌曲》也输出到了越南”。他认为,境外模式引进与原创研发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体来看,从原来的模式引进到今天的联合开发都是在原创上的一种进步:“我们愿意去尊重版权,去学习国外优秀的操作技巧,然后掀起模式引进的热潮,掌握经验,在政策的影响和市场的作用下,去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原创渗透,这都是渐进式的过程”。
不过,从目前的国内综艺市场现状来看,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原创”如同最高理想,还需要一段路,在此之前,各种类型的海外综艺模式依然会不断出现在荧屏之中。